中国文明网总站

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四会文明网 > 魅力四会 > 魅力文化

《四会文史》第十五期:四会最早从山城走向世界的人——吴仰曾

时间:2019-08-28 来源:四会文明网 责任编辑:欧展龙

  2003年3月20日至4月18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了《求学海外建功中华 —— 百年留学历史文物展》。这个展览是1949年以来举办的第一个以近代留学历史为题材的大型展览。展览共展出了400余幅历史图片和近300件珍贵文物,其中就有一张格外珍贵的照片:容闳与留美幼童吴仰曾、吴其藻、杨昌龄的合影。 

  吴仰曾何许人也? 

  1872年8月11日,一艘轮船从上海出发,目的地是美国旧金山。这天,轮船上一群特别的旅客引来人们好奇的眼光。一批9到15岁的小孩,他们用怯生生而又好奇的眼神望着周围的世界,望着第一次看到的大海。—— 这就是清政府派到美国的第一批“留美幼童”。 

  在对世界还茫然无知的19世纪70年代,仍然有100多个家庭的父母把儿子送上了赴美留学之路。在当日的环境,这100多个“敢为天下先”的家庭真是非比寻常。在前后四批120名的“留美幼童”当中,来自广东一省的竟有84人,占了70%。主要原因在于广东位于沿海地区,对“鬼佬”的生活早有了解。四会留美幼童“三吴”—— 11岁的吴仰曾、14岁的吴应科和吴昭安是其中的佼佼者,也是四会最早从山城走向世界的勇者。 

  到了美国后,“留美幼童”要先安排到中学就读,后来吴仰曾和唐绍仪、周寿臣进入了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清政府称作“高林避亚大书院”)。 

  吴仰曾(1861—1939),原名仲泰,字述三,四会镇东门人。同治十一年(1872年)11岁时,作为清廷派遣公费留美学习幼童,曾在哥伦比亚大学矿冶学院攻读,1881年,尚未毕业的吴仰曾和其他留美幼童便奉命回国,入开平矿务局。 

  1881年7月15日,《纽约时报》报道:“有迹象表明,大有前途的中国留美教育计划项目很快就要终止……如果对这个项目的放弃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话,将非常遗憾……这些从中国优秀家庭挑选出来的孩子表现出极高的天赋,处处受到人们的喜爱。” 

  1881年7月16日,《纽约时报》评论:“提及计划被终止的原因其实并不隐秘,因为中国的官员担心,这些没有保持严格传统教育的中国青年将来无法真正为自己的国家效力。不管当时是什么原因促使中国政府开展了这个留学项目,可以肯定的是,政府对于这项事业看到的意义远没有容闳博士看得那么远。” 

  光绪十二年(1886年),吴仰曾再赴英国学习矿冶,光绪十六年(1890年)毕业于伦敦皇家矿冶学院。曾在墨西哥、瑞典、西班牙等国办理矿务。回国后成为矿冶工程师,赐进士出身,赏花翎二品衔。先后在热河及南京附近矿区服务,并赴浙江勘查矿藏。后在开平矿务局服务多年,任该局帮办、副局长兼主任验矿师。开平煤矿转为英资公司后,吴仰曾仍任要职。后转任鸡鸣山煤矿总办、分省补用直隶庚山道。民国时期,曾任国民政府工矿厅工程师。1920年退休,后又在天津、汉口等地办实业。1939年在北平去世。 

  从山城走向世界,吴仰曾和其他留美儿童一样,稚嫩的身体和幼小的心灵担负的是振兴一个倾颓的国家,犹如泰山压顶一样的使命。走出去了,开阔了崭新的视野。回来了,在风雨飘摇的国家中施展抱负,有期待,有失望,有辉煌,有落寞。但无论如何,他们以自己的报国之心,走出了山城之子精彩的人生,也走出了山城的精神气度。(图文来源:四会人民政协) 

  作者:四会市党史方志办公室主任----邹国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