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四会文明网 > 魅力四会 > 魅力文化

《四会文史》第二十一期:江谷的两大特色食品

时间:2019-10-25 来源:四会文明网 责任编辑:欧展龙

  竹埚粉 

  图片.png 

  很多人都说,江谷“埚粉”比广州沙河粉靓很多。 

  埚,指器皿。“竹埚”普通指用竹片织成的圆形器皿,直径在40厘米到1.2米的规格不等,埚边高度约3厘米。1米以上的竹埚是农村晾晒豆类、谷米、薯条、蔬菜的器皿。而60厘米径左右的竹埚,制作时底部密度大且平直,多用来作晒粉类的器皿。如果是特制的小径竹埚就可用来蒸包点、糕点和蒸粉。 

  江谷的竹埚粉普通用60厘米径的竹埚蒸制。竹埚粉很讲究用料、火候和蒸粉的时间:(1)粉浆,选择上等的晚造米,这些米用清水洗净后浸一个晚上。(2)用石磨慢磨2次,用手试捏粉浆没有粒状感觉(也有人在粉浆中加入小量的糯米或马蹄粉)。调成稀稠适度的米浆,其标准是,用口径10厘米左右的铁瓢装一瓢米浆在60厘米高处泻下成线为准。(3)每一铁瓢米浆为一埚,米浆上竹埚后用双手上下左右转动,使米浆均匀遍布竹埚(粉浆绝不能过多)。(4)用80厘米左右口径的铸铁锅盛半锅水,猛火煮沸。蒸粉时竹埚要放平,盖上平板锅盖。(5)蒸粉时间为1分钟左右,起盖后发现粉面出现大小汽泡即可。把竹锅取出斜放着,1分钟后把已熟的薄粉由上而下剥落,再把薄粉叠成四层,用薄刀把薄粉切成粉条。 

  江谷竹埚粉的食法多为凉拌,把需食的粉条上碟后加上生抽(酱油)、生油(最好用烧猪油)、葱花、芝麻拌匀即可食用,口感爽滑。如果配上肉汁凉拌,更独具风味,多食不厌。20世纪70年代前,是外地人到江谷赶集趁圩时必食的一种美食,不食江谷竹埚粉不算到过江谷。竹埚粉,老少、病残、强弱均可食用。 

  烧猪肉 

  图片.png 

  江谷烧猪肉(火肉、烤肉)有自己的独特制法。早在20世纪50、60年代就闻名全县,1958年还得过县评比奖励,邻近公社饭店的厨师都云集江谷学艺。 

  江谷烧猪肉美味可口,首先讲究的烤炉制造,烤猪的腌制,腌制材料和烤猪时的火候。 

  烤炉,远看像一个圆形的小碉堡,建筑师傅用土瓦片叠成一层层,保持瓦片间有一定的空隙,按烤炉直径大小的规格一圈圈砌上,在瓦片的外围砌结单砖墙。烤炉内外批抹5厘米厚用盐水拌的石灰黄泥沙浆。炉外底部四周砌筑一个宽60厘米,高60厘米半环形工作平台。半环口处有一个特别的烤火炉口。炉的内径在1.2米左右,炉高净空1.5米左右,下宽上窄。炉顶部口径刚好做成能放一只尺八铸锅做炉盖。 

  烧猪,最好是150市斤左右的全猪。隔天把猪劏好去除内脏后抹干。用粗盐配制五香粉、少许糖均匀涂抹内腔,腌制一晚。第二天用已配备好的短棒铁叉把猪内腔撑开吊起(猪头向下)。再用“铁尖齿叉”(特制的工具)把猪皮插穿插遍。 

  烤猪前,用木柴猛火把炉烧旺,炉内的四壁烧得通红,一个多小时后,停熄燃火,把要烤的全猪从炉顶吊放下,盖上铁盖,半小时左右,把烤猪取出。用老抽(酱油)拌蜜糖、姜汁、南乳汁作涂料,用毛扫在猪皮上多次反复涂抹,再用“铁尖齿叉”插遍,把烤猪放回烤炉。炉底部炭面安放一只铸铁小锅,以承接烤猪往下滴的猪油。最后把炉口砖用泥灰浆封好,顶部铁盖四周放上湿透的布条,保持炉内的高温。2小时左右(视猪只的大小而定)。烤猪大功告成,可以出炉。 

  江谷烧猪,猪皮金黄松脆,肉质肥而不腻,甘香可口,回味无穷,是食家喜爱的菜谱,酒客的上等佳肴。(图文来源:四会人民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