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四会文明网 > 原创评论

读书不能只在“读书日”

时间:2018-04-25 来源:四会文明网 责任编辑:何振宇

  今年的世界读书日虽已过,但不少网络和实体平台仍在陆续推出读书打卡活动,来唤醒国民读书的热情。时至今日,我们阅读的范围越来越广,也越来越方便,无论是线上APP、读书公众号,还是线下读书会、文化沙龙都在分享交流中放大阅读价值,提高民众阅读的积极性。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读书始终是我们观照心灵世界的重要窗口。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9.1%,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报纸阅读率为37.6%,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25.3%,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3%,同比上升4.8个百分点。虽然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相互补充,阅读量还是在上升,但是从近年来读书日的活动来看,大多更像是商业性的狂欢,有些甚至是只见“活动”,不见“读书”,这无疑是本末倒置。 

  古人有云: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一个人的精神成长与其阅读息息相关。读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知识、整体性思考,使人类智慧的结晶序列式地内化于心,更接近每个人心中所追求的价值中心。通过不断阅读、学习和补充,持续地自省和思考,我们就能从书籍中获取让生命不再单薄、让内心充满喜悦的力量。我们不否认信息技术革命的大洪流总是裹挟和改变一些传统的生活、学习和认知方式,但是不论知识、媒介的载体怎么改变,读书,读好书,始终是人类社会每一个成员获得修养、进步、感悟和知识的途径。 

  一个真正的阅读者,不会因为某个日子特地去读书,而一个对阅读不感兴趣的人,也不会因为“读书日”而产生兴趣。读书是一种习惯,而不能靠节日来提醒。保持阅读的热情和习惯,虽未必能让每个人都由白丁变鸿儒,但使人进步却是必然的。就像三毛所言: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存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郑晓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