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四会文明网 > 未成年人

成长时评:让高雅的美术走近寻常的儿童

时间:2018-07-10 来源:中国未成年人网 责任编辑:何振宇

  “美美与共——中国美术馆藏国际艺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吸引了大量家长带着孩子前来观展。赵枫是一名五岁半孩子的妈妈。一周前,她带孩子聆听了美术学博士、副研究馆员魏祥奇对“美美与共”展览作品的讲解。“我家孩子是第一次在美术馆听专业老师有针对性的讲解,回来后很兴奋地跟我讲自己最喜欢的作品。”赵枫感叹,“既有专业水准又适合小朋友的讲解太少了。”(7月9日《北京日报》)

  既有专业水准又适合小朋友的艺术展览讲解太少,不是赵枫一个人的感受,而是不少家长的烦恼,他们想带孩子参观一些艺术展览,接受艺术熏陶,却基本没有针对儿童的优质展览讲解,即便想带孩子前去欣赏,却担心孩子看不懂、理解不了,而自己了解有限,孩子提的一些问题不知怎么回答,担心会误导孩子。

  美术艺术是高雅的,但高雅的美术艺术如果只是“各美其美”“高高在上”,没有“雅俗共赏”“美人之美”的机会,岂能达成艺术的“美美与共”?各类艺术展览应该重视针对儿童组织专属导览,让孩子们能很好地从各类艺术展览中接受美育教育。

  儿童是未来的希望,如果儿童视角的专业导览不再是短板,毕加索、达利、珂勒惠支、齐白石等等美术名家的艺术思想,就可能有机会扎根到儿童的心灵世界,这样不仅能使儿童正确理解时代文化和名家艺术的精髓,还能有效地促进人类美术艺术的传承和创新。

  那么,如何顺应当前家长想去艺术馆“遛娃”的强烈需求,补齐“儿童专属导览”奇缺的短板呢?

  一方面,举办美术展览要有少儿公共教育意识,对“儿童专属导览”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凡展必有“儿童专场”和“儿童专导”服务。至于导览人才匮乏的问题,除了展览馆自己招聘一些,还可以与专业院校协调,给艺术类大学生一定的社会实践机会,抑或向社会征招一批有能力的志愿者,加以适当培训备用。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走出去”,实现“儿童专导”的效率最大化。北京画院美术馆的做法很值得借鉴,他们曾因学校集体组织观展的不便,催生了高仿绘画进校园的观展形式。他们先在学校里为孩子们办高仿藏品的小型展览,再组织“你和古代书画”“你和美术大家”等一系列儿童教育活动,让“儿童专导”走入学校,服务更多学生。

  学校也可以主动“挂靠”美术艺术馆,结成对子。比如,请美术艺术馆提供展览、藏品和学术指导,在此基础之上,开发校本课程,在日常的美育教育中,持之以恒地渗透艺术知识与艺术思想,这其实是一种更有效的“儿童专导”。

  尽管目前美术馆中的儿童美育专属导览制度仍在摸索中,但我们还是十分期待,在美术馆、学校、社会机构的配合下,未来会产生更合理的机制,让高雅的美术艺术走下神坛,走近寻常儿童。(未成年人网呼啦圈评论 邓文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