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四会文明网 > 未成年人

信息化2.0时代教师如何修炼“基本功”?全面更新知识观、教育观

时间:2018-11-05 来源:未来网 责任编辑:何振宇

  筑梦新时代,深刻理解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新要求,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功”。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表示,“新时代需要大量有创新、有引领能力的人才,创新驱动实际上是人才驱动,这对基础教育在信息时代下的现代化、构筑信息化社会下的基础教育体系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

  近日,中国教育明德论坛2018年年会暨第十七届全国基础教育学习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雷朝滋在论坛上表示,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推进教育信息化是重中之重。经过长足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已经已经进入“教育信息化2.0时代”。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谈到:“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及新任务下,建设教育强国,就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教育工作者也应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国家、未来需要的人才。

  在基础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创新教育形式,面向未来,培养新时代需要的学生。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表示,教育工作者应面向实际、面向未来,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和基本方向,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王文湛表示,教育的定位应是为党、国家、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人才。“中国是一个教育大国,这意味着我们的教育有数量上的优势。”王文湛说,“但要从教育大国变为教育强国,就要既有数量、又有质量。质量才是教育的灵魂。”

  “教育要面对的挑战层出不穷,教育工作者要在认知上与教育现代化同步,在实践中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执行会长孙霄兵表示,教育现代化应首先重视对教育理念的现代化。

  在科技腾飞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应如何适应新技术、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成为了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丽认为,互联网给人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我们的教育只有物理空间和人类社会两个空间要素。”陈丽说,“互联网打造了教育的‘第三空间’——信息空间。在‘互联网+’、‘教育信息化2.0’的时代下,教育现代化不仅仅是应用新技术,而是为了让教育适应未来的信息化时代。”陈丽认为,教育现代化的变革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科技改变了教育形态的同时,教育工作者也应将自己的知识观、教育观、学习观全面更新。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认为,在人工智能越来越强大的背景之下,要让学生能够面向未来、面向实际,在教育中发挥人类教育中智慧、伦理、道德的特色,让优秀的人才能够真正发光发热。

  “我们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感,这是人的天性。”彭凯平表示,“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我们的人类在人工智能时代拥有足够的竞争力。(记者 谢深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