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四会文明网 > 未成年人

成长时评:残疾人日,教育孩子关爱残疾人

时间:2018-12-04 来源:未成年人网 责任编辑:欧展龙

  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今年的主题是“赋予残疾人权力,确保包容与平等”。“国际残疾人日”的设立,旨在促进人们对残疾问题的理解,动员人们支持维护残疾人的尊严、权利和幸福。有数据显示,我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残疾人可谓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残疾人的生理缺陷,给他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巨大痛苦和不便。对残疾人来说,他们的内心渴望得到社会的接纳、人们的关心与尊重。 

  然而,当前社会上,或多或少还有忽视甚至歧视残疾人的现象存在。比如,共享单车随意停放占据盲道,残疾人过马路时很少有人伸出援助之手,公交车上也可能没人给残疾人让座,等等,这些都会让残疾人感到孤独和无助。残疾人作为社会公民的一部分,理应和正常人一样受到社会的尊重,关爱帮助残疾人,应成为人人遵守的社会公德。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说,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接班人,应该把尊重关爱残疾人这一社会公德传承下去。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他们从小得到父母的关爱多、照顾多,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意识却比较淡薄,个别孩子甚至可能嘲笑歧视残疾人,比如给残疾人取“聋子”“瞎子”“铁拐李”等绰号,这极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教育孩子尊重关爱残疾人,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爱心,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笔者认为,学校和家长不妨抓住“国际残疾人日”,给孩子补补社会公德课,让孩子们学会理解、尊重、关爱残疾人。 

  要让孩子理解残疾人。对于残疾人来说,他们或肢体残缺,或智力不健全,或先天性失聪,他们在人生中每取得一点进步,都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遇到的艰辛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而这些他们只能默默地承受着。教师和家长不妨给孩子们创造体验残疾人生活的机会,比如,让孩子蒙上双眼模拟盲人走路,让孩子用单手穿衣服、脱衣服,等等,通过这些方式,让孩子了解残疾人生活的艰辛,使孩子们对残疾人富有同情心。 

  要让孩子尊重残疾人。残疾人不是社会的“拖油瓶”,他们有着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同样能够拥有自己的事业,成为社会的佼佼者。教师和家长可以给孩子们讲一讲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比如,“时代楷模”张海迪、“孔雀仙子”邰丽华、“阳光女孩”桑兰、“无臂飞鱼”何军权、“感动中国人物”丁晓兵、“击剑美女”金晶……让孩子们在听故事中感受一些残疾人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身残志坚、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进而让孩子们对残疾人产生敬佩之情。 

  要让孩子关爱残疾人。残疾人是社会中最需要帮助的一群弱势群体,却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关爱和帮助,哪怕只是陪他们说说话、聊聊天。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孩子从身边做起,力所能及地帮助残疾人。比如,针对校园里的残疾同学,要帮助他们在校园里愉快生活学习;在路上遇到残疾人时,要主动让道或搀扶他们过马路;在公交车上遇到残疾人时,要主动让座,让他们感受到温暖,等等。这样,才能为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世界观,打下坚实基础。(未成年人网呼啦圈评论 王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