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四会文明网 > 未成年人

成长时评:“接受孩子平凡”是理性价值选择

时间:2019-01-14 来源:未成年人网 责任编辑:欧展龙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对于儿女的普遍期待,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出人头地,早早地给孩子规划人生、给孩子施加压力。但事实上,大部分孩子最终还是会成为一个平凡人,过着平凡的人生,也会体会到作为平凡人的快乐和幸福。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863名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2.6%的受访家长能接受孩子将来是个平凡人,65.1%的受访家长认同做好本职工作,平凡生活也能出彩。(据1月10日《中国青年报》) 

  台湾著名作家三毛曾在散文《拾荒梦》中有这样的描述:“‘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因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地游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游戏,自由快乐得如同天上的飞鸟……’‘乱写!乱写!什么拾破烂的!将来要拾破烂,现在书也不必念了,滚出去好了,对不对得起父母……’老师听到陈述后又大拍桌子惊天动地的喊。”记得每次读到这段文字,我便会哑然失笑——难道学生的理想是当一个平凡的拾荒者,就那么不受家长和老师待见吗? 

  自古以来,想必父母双亲都会对自己的儿女有所期许,大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卓尔不凡、鹤立鸡群,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成年后衣锦还乡、光耀门楣。这种现象的产生,固然是受了传统的家族观念的影响,但更多的是父母们对社会价值理念的一种习惯性遵从。因为如果孩子能变得优秀,自然,其拥有的社会资源就会相对充实,对阻断贫困、平庸的代际传承能起到很大作用,类似凭借儿女优秀而让家庭成功逆袭的例子,举不胜举,甚至有很多已经成为“励志”样本,继而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孩子拼搏的“教科书”。 

  然而,优秀和平凡本身就是一个辩证的关系。特别是在社会发展多元化、价值追求多样化的当下,越来越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开始变得理性起来,尽管这些家长对孩子依然充满了期待,但他们愿意接受孩子将来过一种平凡的生活。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863名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2.6%的受访家长能接受孩子将来是个平凡人,65.1%的受访家长认同做好本职工作,平凡生活也能出彩,就是鲜明的例证。 

  人的生命个体都是独特的存在,就像世界上不存在两片同样的叶子,生命的轨迹也会因家庭出身、个人性格、特长爱好等不同而不尽相同。家长们期望孩子在同类人群中优秀,是正常的思维,但愿意接受将来过一种平凡而幸福的生活,更值得肯定。平凡和平庸是含义迥然不同的两个词汇,平凡更不是“没出息”的代名词。在社会分工细化得非常细微和明晰的今天,各行各业都需要人力资源来配置,本身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能否胜任和快乐接受之别。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有工匠精神,能够精耕细作,自然也就会在平凡中写就“花样”人生,令人钦佩和敬仰。 

  “接受孩子平凡”的家长越来越多,也倒逼着我们整个社会的多元化、立体化的人才评价模式要尽快构筑,只有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正确的价值理念同频共振,家长们才会减少对孩子的不切实际的期望,减少对孩子的不必要干预,孩子们才能在成长过程中减除过重的负担,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这是张爱玲和胡兰成结婚时,胡兰成写于他和张爱玲的婚书上的话,话中透出其宁静,恬淡的生活态度。其实,这句话也适合家长对孩子的期望。 

  平凡是真!“接受孩子平凡”是价值观念的理性选择,期望有更多家长能有这样的选择。(未成年人网呼啦圈评论 樊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