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四会文明网 > 未成年人

成长时评:把虹膜技术建成保护孩子的安全阀

时间:2019-01-16 来源:未成年人网 责任编辑:欧展龙

  为促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避免孩子丢失的悲剧上演,给孩子们的安全加上一道“安全锁”,日前,由北京大兴区关工委、大兴公安分局、大兴区教委、大兴区卫计委、大兴区民政局共同开展的“互联互助·安全守护”儿童虹膜识别安全守护行动拉开序幕。据了解,已有1000多个孩子在中国儿童虹膜防丢网络平台大兴工作站进行了虹膜信息录入。(1月14日《北京青年报》) 

  虹膜是位于黑色瞳孔和白色巩膜之间的圆环部分,包含很多相互交错的斑点、细丝、条纹、隐窝等细节特征。人出生8个月后,虹膜发育即进入稳定期,终生变化很小。作为目前生物识别最高的技术,虹膜识别被广泛运用到安全领域,在国际上越来越流行。虹膜录入是运用特定的app和网络技术系统,对孩子的虹膜进行录入,并建立固定的档案。一旦有孩子走失或者失踪,就可以通过虹膜比对,从而发出预警,为孩子找到回家的路。 

  之所以采取虹膜识别技术,主要是源于技术的精准度和惟一性。相比传统的指纹和脸谱识别技术,虹膜识别具有不可替代的技术优势。因为传统技术的短板在于,一方面,随着孩子身体的生长,指纹和脸谱都可能发生变化,不能完全确保孩子能被有效地识别。另一方面,虹膜技术的广泛使用和推广,全域化的场景下,可以整合各种资源要素,比如失踪儿童入学、就业、就医等过程,虹膜技术可得到最广泛的运用,其功能也能发挥到最大化。 

  全国每年都有儿童失踪和走失,家长为了找孩子,付出了无比艰辛的过程和巨大的代价。情感上的煎熬让人无比动容,寻找失踪和走失孩子就成了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按照预防优先的基本原则,用全域化、广覆盖的虹膜识别技术,为孩子们提供一道安全保护阀,既是立足现实的基本需求,又是着眼长远考量的必然选择。虹膜识别技术的优势,在实际运用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一孩失踪、全网寻找的模式,极大地保证了寻找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当前最大的问题在于,技术的优越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和体现,无论是区域性还是全国性的网络建设和信息采集,都还没有达到最理想的状态。目前,该技术还处于试点阶段,相较于全国数量庞大的儿童以及强大的需求而言,400个工作站的数量明显偏少,建立强大而高效的中国虹膜防丢网络平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在“打拐”题材电影《失孤》中,刘德华饰演了一位驾着摩托车寻子的父亲,经过15年漫长的寻找,他依然未找到自己被拐卖的儿子。而在美国,绝大部分失踪孩子都能被找回来。究其原因,在于依托安珀报警技术而建立了一个广覆盖、全域化的防控平台。通过一系列几乎无死角的信息覆盖,失踪儿童被找回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很显然,虹膜识别系统的建立和使用,正在扮演类似的功能,并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更加值得期待的前景。 

  技术只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但并非绝对保障的因素。真正要把技术发挥到极致,就必须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最终形成社会共治的局面。建立和利用虹膜录入等最新技术,是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手段,也是发挥公众参与作用的纽带,体现了对保障儿童安全、打击拐卖儿童等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度重视。此需要基于对良善用意的更大共识形成,以此为基础动员全社会主动参与和积极作为,如此才能把虹膜识别技术真正打造成保障孩子利益的安全阀。(未成年人网呼啦圈评论 唐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