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四会文明网 > 要闻

“广东古法造纸第一村”沾上墨香,看村民如何玩转古法造纸

时间:2018-07-04 来源:四会文明网 责任编辑:何振宇

  “一辈子做好一件事。”藏在深山中的肇庆四会扶利村,800多年来村民安份守己只做好一件事,沿袭蔡伦造纸术,手工制作一种用于拜祭祖先的“元宝纸”,贴在村口这句话成了全村的座右铭。

 1530692438150587.png 

扶利村。图片来源:四会文明网

  如今,有着“广东古法造纸第一村”美誉的扶利村,将手工造纸的这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发挥到了极致,成为串起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

  “扶利村四周青山环绕,茂林修竹,一派田园风光,村民靠山吃山,使用毛竹手工造纸有800年历史了。”四会市贞山街道扶利村位于绥江西北面,这里溪流潺潺,村民世代种植水稻为生,作为副业的手工造纸历史悠久。

  过去800多年时间里,扶利村古法手工造纸沿袭的是两千多年前蔡伦造纸术,从砍竹到包装要经过20多道工序,最后的成品是用于拜祭祖先的黄色“元宝纸”。村里老老少少靠这点手艺成家立业。

  去年初,四会市启动全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创建,扶利村来了一拨年轻的乡村规划师,他们走村串巷调研了好几天。几个月后,一张“古法造纸主题文化古村”的规划图贴到公示栏上,引来村民们驻足围观。规划将村民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造纸变成串起乡村振兴发展的法宝。

  根据规划,扶利村的28间旧危残屋要“三清三拆三整治”,一方面打造生态宜居人居环境,另一方面是腾出足够空间打造乡村旅游。

  很快,党员干部发挥先锋带头作用,率先无偿拆除自家的旧危房、柴房。紧接着,四会市为扶利村先后投入400多万元改造费用,推进“四馆”建设、村外围和莲塘景观改造等工程,全村3000平方米墙壁描绘与造纸相关的文化墙,空旷处垒上鹅卵石、种上花草、摆上凉亭,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为了打响古法手工造纸的金字招牌,建于1798年的张氏大宅被综合利用为“民间古法造纸第一村”展馆,设置有造纸展览馆、村史馆、农耕馆和微书屋。

  今年春节过后,扶利村意外成了“网红”,周末游客络绎不绝,甚至有不少海外游客目慕名而来。

  一夜之间游客猛增,在外贸公司工作的张土贤毅然回家开起了农家乐餐厅,主推艾糍、濑粉仔、芋头糍等当地特色小吃,“有时一天要接待120名游客,村里的不少妇女成专职厨师”。

  最近每到周末,扶利村里总闪动着“小鲜肉”的身影。一大早他们拿着笔墨纸砚,走进村里另一处由老宅子改造而成的“诗词学会工作室”,学习书法和国画。他们笔下挥毫的纸张便是村里特产纸。

  多年来,扶利村出产的黄纸用途单一,经济价值较低。“能不能把这种古法手工纸改良一番,让书画家为它们代言?”对扶利村古法造纸情有独钟的四会市政协主席欧爱民想到这个点子。

  在四会市政府的牵头下,四会市诗词学会工作室在村内应运而生,并且招募了一批本土书画家、诗词爱好者经常到此采风、挥毫。经过一次次改良,原来粗糙易裂的手工纸逐渐有了灵气。

  “这种纸张搭配一行行遒劲有力的字体很有韵味,别有一番复古意味。”四会市书协副会长张广友说。为了扩大扶利村手工纸的知名度,改良后有纸张分批寄给肇庆本土和省内外的书画艺术家。据说,有些艺术家对此别具一格的纸张爱不释手。

  如今,张广友成了工作室的常客,他和几名本土艺术家在村内开起了少年书画公益培训班。每次培训后,他都会对纸张制作提出新的改良要求。村党支部书记张伙元说,村民正在尝试对造纸工艺进行深度改革,以提高纸张质量和经济价值,目前加大力度研究可供挥墨书写的纸张。

  “村民尝到了发展的甜头,去年人均年纯收入达18800元,今年可能还要翻一番。”张伙元说,“今年村里建起新时代文明传习站,大家都说生活富裕了,下个目标要让乡风更文明。”(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