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四会文明网 > 要闻

四会市:小祠堂,大文化

时间:2018-07-16 来源:四会文明网 责任编辑:何振宇

 1531122684226362.png 

龙甫镇龙头村在卢氏祠堂设立卢氏宗祠文化展、村民议事厅。图片来源:四会文明网

 1531703728454776.jpg 

四会市碧海湾义工协会到贞山街道扶利村的张氏宗祠举办“讲好四会好人故事”志愿服务活动。图片来源:四会文明网

  根植于中国乡土社会的祠堂,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以“敬宗睦族”为核心理念,发挥着丰富多样的文化功能。在乡风文明建设工作的推进中,四会市从村民的习惯养成和家风的传承入手,对祠堂进行了重新“包装”,挖掘整理潜存的家训、家规、名人事迹等,为传统的祠堂的文化注入了全新的内涵,使其成为民俗文化中心,成为弘扬孝道美德场所,发挥其“以德育人”的功能,传递文明乡风。 

  在乡风文明建设工作的推进中,四会市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立足实际,明确任务,科学规划,以祠堂文化建设为重点,通过修缮和保护,以及在现有祠堂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注入“历史名人”、“历史文化”、“家风家训”、“当地特色”四大文化元素,提升人文内涵,传承优良家风、保护村落历史文化、培育文明新风尚。 

  龙甫镇龙头村的卢氏祠堂最早建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是卢氏族人祭祀先祖,处理重大事务的场所,较好地保留了中国传统祠堂的布局和功能。卢氏宗祠占地近800平方米,是由三间两廊两厢组成的三合天井院式岭南建筑。如今的卢氏祠堂除了祭祖、缅怀先辈,也是卢氏族人商议族内大事和举办重大活动的地方。祠堂内专门设立了村民议事厅,村内重大事情都会集合村民商量决定。每逢喜庆节日,村民们都会聚集在祠堂举行庆祝活动。大厅挂有写着“诒榖堂”的匾额,这就是龙头卢氏的堂号,语出《诗经鲁颂》“君子有榖,诒孙子”,意思是把美好的品德留传给子孙,寄托了卢氏祖先对后代立身修德的美好期望。正厅中挂有5幅匾额,第一幅是“大夫济美”,是当时的广东布政使余三级(1682)写给卢刚、卢受二人的。第二幅“方伯”是当时的太子太傅蒋冕写给云南右布政使卢宅仁的。第三幅岁进士,是翰林院总修、提督广东学政万承风写给卢伯侣的,岁进士意思就是岁贡生,是经选拔入国子监深造的贡献给皇帝的人才,也是一个比较高的赞誉了。第四幅匾额写的是“亚元”,亚元也就是新科举人第二名。这幅匾额是钦命太子少保、两广总督监理广东巡抚事德保写给卢男侣的。第五幅匾额——“铎振邵阳”,是韶州府曲江学训导、潮州府揭扬县教谕卢应中的,当时卢应中在韶州府也就是韶关的教育界很有名气,所以在他调任潮州府的时候,广东布政使李岷琛就写了这样一幅匾额给他。可见,如今的卢氏祠堂成为了独特的人文景观、历史文化、乡土文化的符号,弘扬着卢氏族人清正廉洁、勤勉敬业、忠孝节烈的高尚品德;成为了乡村的历史文化礼堂,传承着该村深厚的历史文化,传播着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了宣传思想道德、传承文明的重要宣传阵地。 

  在乡风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贞山街道扶利村因地制宜,善用张氏宗祠、张氏大宅两个不可移动文物,以古法造纸为载体,打造古法造纸主题文化村,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把扶利村升级改造成省级乡风文明示范点。在修缮和保护张氏宗祠过程中,扶利村充分挖掘了本村的祖训、优秀的家风家训、历史文化,并融合了当地历史悠久的造纸文化,让其在家风家训培育、乡风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主流中,更好地与现代文明社会融合。此外,四会市还以张氏宗祠为载体,开展一系列公益活动,让其充分发挥独特的“以德育人”功能,助推文明乡风的形成。 

  石狗镇程村的程氏宗祠有着500多年的历史。在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宗祠的社会功能也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祠堂的左边微书室,右边为鸿醒馆,寓意文武双全。微书室让村民们可以在农闲的时候在这里借到一些文化书籍,丰富其业余文化生活。鸿醒馆为福田村存放醒狮的地方,由程村武打师傅程荣所创,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村民们可以在农闲时醒狮练武,既可锻炼身体,又可弘扬传统习俗。转左是道德讲堂,程村以道德讲堂为载体,宣传好人好事,展示农村致富带头人和文明家庭的风采。近年,程村开展了“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和“好家风故事分享会”活动,倡导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提升村民素质。宗祠内还设有农耕文化展示室,展示了该村的各种耕作农具及耕作历史。

  城中街道白沙村升级改造了大夫彭公祠,在公祠内两旁走道上挂贴壁画、特色宣传栏来宣传历史悠久的大夫彭文化、彭氏良好家规家训,以及独具彭氏特色的传统族歌。还在祠堂内部打造了村史馆与农耕馆两馆,向人们讲述白沙村的历史,以及展示各种耕作农具及耕作历史,让村民在重温家训、祈求和顺、传承良好家风家训的同时,也在近距离触摸白沙村历史肌理、感受其历史心跳。 

  走进地豆镇水车村,可感受到一股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在修缮、保护宗祠过程中,地豆镇水车村深入挖掘该村的历史文化资源、吴氏宗规、族规等,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村民们传承优良家风,崇德向善。据悉,在地豆镇水车村历年来注重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优秀家风家训的理念下,水车村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乡贤,他们或积极推广当地民歌传唱,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或主动解决村民就业,积极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发挥致富带头作用;或热心公益不忘反哺家乡,捐资扶贫助学,充分发挥乡贤引领传播主流价值的作用。(四会文明网 汤文雯)